解决方案
 
政府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数据共享交换
 
 
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1 平台简介
    国家 “十一五”期间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织编写《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系列标准,正通慧丰在整合数据交换产品基础上推出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SOA技术架构的信息资源交换与管理平台(简称交换管理平台)。
    几年来地方电子政务经过逐渐探索和不断积累,不少地方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尽管积累的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产生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在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不但带来了大量的重复采集,更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现象。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问题会成为主要矛盾而制约系统的整体效能。而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效果恰恰在于政务整体效能的提高。因此必须对相互孤立的数据集合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合理的资源更新机制,做到一数一源、动态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成为能在一定领域内为众多应用部门能共享的信息资源。只有实现信息资源真正交换管理共享,电子政务才能够继续扩大规模、深入发展,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体现出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
    从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看,“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交换、管理与应用。
    信息资源整合过程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
        信息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
        信息从哪里来的问题
        信息如何获取的问题
        信息如何管理的问题
        信息如何展现的问题
        信息如何安全交换管理的问题
        ……
这些问题是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监测,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的基础。同时在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约束下,推动形成合理的政务信息资源总体布局,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利用的有序流动,为构建科学的信息资源全流程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为各级领导及业务人员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掌握政务信息资源动态变化提供支撑,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促使电子政务业务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过渡提供了工具。
    交换管理平台是支撑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基础构件、安全服务等基础支撑服务。交换管理平台由平台管理子系统、目录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信息安全子系统、业务系统桥接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

2 平台定位
    电子政务的继续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资源交换与管理平台。交换管理平台是支撑多个政务各部门横向开展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和应用整合的基础设施,其定位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其主要作用如下:
    1、负责信息交换功能的统一管理,可以为本级政务部门访问利用上级信息资源提供接入和管理服务;可以为本级政务信息的上传提供服务;提供同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
    2、负责汇集本级政务部门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库,为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3、负责本级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资源的检索与定位服务;
    4、为应用整合的实现提供技术环境和服务;
    5、负责认证、授权等基础功能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基础功能服务。
3 平台总体构成
    交换管理平台在设计实现上充分考虑了以下主要因素:首先其符合国家对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其次,采用先进的技术设计实现,包括SOA的架构思想、多层设计的中间件技术体系等;再次,吸收目前目前业界在政务资源交换管理平台实施方面的经验和对一些技术实现的可行性验证,在平台设计上做到客观、实际、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为主导。

3.1 平台总体框架
通过桥接子系统将部门需要交换的信息(包括元数据及目录信息)交换到前置交换信息库,在交换监管子系统的流程控制下,通过交换传输子系统、前置交换子系统,把需要交换的信息定向传输到接收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可以把共享交换信息实时落地到管理中心信息库中。目录管理子系统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组织管理所有共享交换信息资源,并通过目录服务系统基于目录内容服务信息库,向用户提供目录内容查询检索服务。信息安全子系统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本子系统可以集成第三方安全认证平台。平台管理子系统整合了目录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所有管理功能及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为系统管理员、领导等用户提供统一入口。

3.2 平台逻辑结构
交换管理平台采用多层结构实现。各层次与模块之间的定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软件层次来看,资源交换管理平台分为三个层:
    最底层为数据资源层,包括所有交换管理平台内部配置和状态管理数据所需要的数据库等数据载体,也包括交换管理平台接入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及其他数据接入。
    其上一层是实现数据整合、分布式环境数据接入、访问和通信的支撑软件层。这部分重点完成数据的接入、转换、和通信,实现不同部门前置节点的接入,数据的接入,以及数据的处理。通过这一层的实现,提供平台的交换服务功能。这一层完全由现在已经具备的消息中间件和应用集成中间件来实现。交换管理平台的数据接入,采用数据适配器来实现。适配器部署在前置交换节点,通过适配器分布式的部署,实现对分步异构数据的访问和抽取,并支持Web Service的访问和服务提供,从而建立数据的生产者和数据的消费者,直接使用数据交换服务完成数据的生产消费,而不再需要使数据在中心落地。
    再上一层,是交换管理平台的核心层。这一层的模块,利用已经存在的数据交换服务和接入能力,针对电子政务在目录服务、交换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平台的目录管理、平台管理、安全管理等众多平台核心功能。 外部安全认证体系与平台直接相关,但并不是平台本身的一部分,一般是外部独立的CA认证系统或其他认证系统。平台展示部分可以接入现有政务部门现有门户系统,也不作为平台本身一部分。

3.3 信息资源分布
平台交换信息资源主要由部门业务信息库、交换信息库、共享信息库构成。
    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直接使用和维护的信息库;交换信息库是政务部门为实现信息交换而建立的中间存储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中包括提供和接收的交换信息,分为中心交换信息库和交换前置信息库两类;共享信息库是依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目录体系通过部门间信息交换形成的,能够被多个部门使用的信息库。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库、各类应用主题信息库和决策支持信息库等。
  
4.平台功能

4.1 平台管理子系统功能
1.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对平台运行的服务器、前置交换节点信息以及交换流程进行管理的模块,其中包括对平台服务管理、交换中心控制管理和交换流程管理。
2. 交换监控
查看各个接入的交换接点的状态,节点是否启动,可以查看到接入的前置交换节点的个数以及节点的IP、端口、节点名称、申请单位,如果一个委办局有多个节点,只要一个节点启动,该委办局的状态就显示为绿灯,否则为红灯。能显示在线前置交换节点、离线前置交换节点的个数。同时以灰灯显示未接入的委办局的信息。
3. 用户权限管理
对使用平台管理子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管理,包括与信息安全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用户登录管理、用户角色和部门管理、功能资源授权管理。
4. 数据交换管理
对基础的交换配置数据项信息(资源前置机、数据库、表、字段、文件)进行管理,为交换提供基础数据项支持;接入信息管理用于对共享信息管理、资源数据项管理、流程服务的配置、交换流程的配置以及应用系统的管理。此部分是形成交换流程、资源以及接入单位的管理模块。
5. 审计管理
审计功能提供审核用Web Service接口,对平台中的目录模块、交换、平台管理以及统一认证的敏感信息可进行审计记录,并可特殊审计的告警操作。同时此模块是一个完全可扩展的部分,为以后接入平台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审计功能。
6.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目录日志、其他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


4.2 目录管理子系统功能

包括元数据种类的增减管理;多维度元数据目录展示;元数据的注册、审核和发布管理;元数据的增删改;分类编码表的管理等,这些将在不断完善的版本中逐步升级。
目录服务主要提供目录注册、目录发布、目录查询、目录维护等功能,实现各类基础资源和共享资源目录息的统一汇集和管理。
1. 元数据注册
提供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的注册功能,以及分目录中心的地址注册功能。
2. 元数据审核发布
为用户提供审核发布功能,以便对各部门提供的核心元数据注册信息及分目录中心地址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并对外正式发布。
3. 多维度展示
基于统一管理的目录信息,为平台的工作对象提供元数据和目录信息查询展示功能,包括面向公务员(领导)的人机交互式查询展示功能,以及面向应用系统直接调用的查询展示功能。
4. 目录维护
为用户提供目录信息和分目录中心地址信息的维护功能,包括对已注册目录信息和分目录中心地址信息的更新、目录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同步等功能。

4.3 数据交换子系统功能
1. 数据传输
实现从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到另外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上,支持TCP、HTTP、SSL及HTTPS等传输协议。交换数据类型包括数据库数据和文件数据。支持可靠传输。
2. 交换路由
支持交换节点之间的路由和备份路由功能。
3. 交换节点管理
可以将任何一个交换节点作为管理节点,对节点进行管理,包括节点的状态监控、节点的启停等。
4. 数据适配
提供多种数据适配接口,支持异构数据的同步。提供IBM MQSeries、JMS、JDBC、RMI、普通文件、TCP SOCKET等标准适配器,提供适配器开发编程接口。
5. 交换流程管理
提供可视化交换流程配置工具,支持编程方式的流程开发。可以远程控制流程的启停、查看流程的当前状态。
6. 交换日志
提供底层交换日志功能,包括错误日志的记录。


5.平台特点

  • 遵循国家有关于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相关标准;
  • 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国产成熟中间件构建,其中可靠传输产品业界领先;
  • 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是平台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供应链”是贯穿资源整合的核心方法;
  • 平台各子系统松耦合,方便与各类技术、产品进行整合;
  • 目录子系统可以根据分类编码特征进行资源目录的动态多维度展示;
  • 提供了独立的业务系统桥接工具,提供可视化配置、业务系统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处理、数据抽取交换日志等功能;
  • 对平台支撑的业务系统提供强审计功能,可以灵活定义审计主体和审计策略。